以前在龍潭工作時,每有客戶來訪或聚餐,總不脫那幾家選擇,除了大池邊的大楊梅鵝莊與第一麵食館,大江屋因為地理位置最近,也去過幾次並不陌生,主打特色就是復古,菜色則是客家菜餚 


店門前與旁邊就有停車場,停車很方便
 
在入門前擺了一堆試吃品,有烤的黃豆與澎湖花生, 皮蛋與這茶焗鹹蛋;剛參加採茶活動,對這茶焗特別觀注;不過如同右下角我特意擺上的兩片試吃品一樣,一個特硬且不入味,一個綿密帶Q卻太鹹, 兩者都沒啥茶香

 

一踏進門口,就看見老闆的另一個關係企業6028景觀咖啡館的手作鳳梨酥陳列在一旁
 
整個餐廳裝璜主打復古風格,日正當中也打著黃色調的燈光(開始調整白平衡~默)
 
連樓梯上方也裝飾著古早的餅粿模/黑膠唱片與農用木器等古早味的器具
 
喔~這個碗櫥小時候家裡也有一具,其實超好用的,只是也因為通風所以容易有小蟑螂就是了(我是說古早時我家那一只啦!大江屋的保養得好非常乾淨)
 
咱們今天就佔據了四桌
 
先來一碗招牌的雞油拌飯(記得以前是豬油耶),簡單地雞油加一點醬油是最古早味的吃法,或者也可以吃原味的地瓜飯以前是白飯,比較配x油拌飯;But~今天飯有點太粒粒分明,在不夠熱騰騰的狀況下,引不出油的香氣~還是吃地瓜好些(默默再扒兩口)
 
才坐定,服務生就立馬手刀快速上菜~這道放山雞也是招牌菜色之一,沒有過多的黃肥油,肉質很細緻好咬,大概運動量沒有很多,肉質還頗軟也有甜味(幸好不爛),白斬雞的作法沾點桔醬就很道地客家風~
 
薑絲大腸,又是一道經典的客家菜,不過腸子這食物與我無緣,整個白拋拋幼咪咪的,看起來挺肥嫩的,應該很對熱愛薑絲大腸的小不點的胃吧?醋精的嗆味是有的,倒是撈了不少薑絲來吃
 
控肉一大碗,DD最近很愛三層肉中間肥肉相交之處,不過媽咪鑑定的結果,以筷子輕易就可以分開,軟度很夠,有東坡肉分切後的模樣;只是瘦肉火侯過了些有些柴了,更可惜的是調味,除了醬油的鹹味找不到八角滷包或是酒應有的香氣? 要是擱點梅干菜共煮大概會加分十級跳吧!
 
客家悶鯽,魚是來自河裡的,經過泡醋再炸與悶之後,變成肉身完整但是魚骨軟化到連骨頭都可以吃的程度,本桌人少,剛巧一人得以享用一隻,太好咬了所以直接就吞進肚裡,口感上的強烈記憶點輕易地把紅燒魚的調味遮去
 
我愛苦瓜,這盤有一大半是進了我的胃裡,片得極薄的苦瓜沒有丁點苦味,配上切丁的皮蛋(大門前試吃的那種),還有破布子,加上蒜頭與青蔥紅辣椒卻不辣,要是不勾芡會更棒
 
油悶筍,桂竹筍加工品直接淋上一大勺的肉臊,竹筍本身是不太有味道的,這上頭的肉臊就很重要,但就像是控肉的瘦肉一般,沒有紅蔥頭的香氣卻又柴得過了頭,私心以為這道菜與控肉混合再丟進梅干菜共煮應該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吧!
 
客家小炒,客家菜必點菜式,贏得在座最多人的青睞,幾乎清盤,油是一定有的,魷魚豆干與肉條都炸得很有咬勁,只是那豬肉一樣也是火侯過了頭,肥肉看不到瘦肉已經柴了
 
涼拌過貓,簡單川燙的過貓淋上一大堆的沙拉醬再撒上一大堆的花生粉與花生粒,口感滑嫩清爽,公推本日第一
 
燙地瓜葉,一上桌誤以為上面的淋醬是XO醬呢~還想說老闆真有誠意,沒想到是誤會一場,其實只是炸過的紅蔥頭絲,不知道是不是我味覺有問題,老覺得就缺了點肉臊裡那樣的紅蔥頭香氣?
 
菜豆乾湯,豆仔乾也是客家常見的醃菜,跟福菜差不多常見,多數是以煮湯方式料理,喝起來跟福菜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大碗湯裡的菜豆乾還真是不少呢
 
擺盤精美的水果,好吃到我連芭樂也沒吃到,就被眾人搶食一空,想必應該很好吃吧?想不到連我不愛的楊桃也甜得像蜜桃呢~這是唯一被清盤的一品
 
客家菜重油重鹹,無限暢飲的茶裏王正是佐餐最佳良伴呀!

後記:個人飲食口味較淡,客家菜一向不是我的麻吉,倒不是這家不好,純粹是個人意見看看就好!

店家資訊:
大江屋復古餐廳
電話:03-4794547
地址:桃園縣龍潭鄉三水村6鄰大北坑28號
 
很偏僻但其實還挺好找的,下了龍潭交流道往華映龍潭廠方向走,隨處都有指標,跟著走準沒錯! 
 
延伸閱讀:
【茶裏王北茶文化之旅】番外篇 大溪老街 
【茶裏王北茶文化之旅】Part5 最終回.一日遊心得與紀念茶
【茶裏王北茶文化之旅】Part4~福源茶廠. 品茶心得
【茶裏王北茶文化之旅】Part3~福源茶廠. 製茶過程
【茶裏王北茶文化之旅】Part2 大江屋.傳統客家菜
【茶裏王北茶文化之旅】Part1~三水茗園 .採茶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j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